

典範科大教授帶著一群偏鄉高職生,整理荒地、記錄老屋建築肌理、DIY打造融入地景和先民文化的公共座椅。下回遊客到東台灣的關山,不妨放慢腳步,尋訪關山小鎮的地景人文角落。
台科大建築系副教授邱韻祥,幾年前到關山旅遊,看到小鎮仍遺留許多老屋,讓專研古蹟和歷史建物的他十分驚豔,於是申請典範科大經費,帶領一群國際研究生做活化關山研究,今年進一步帶領關山工商建築科學生,打造人文自地景
融入文創聚落的街區角落。
搭火車到關山是享受東岸風情的第一站,邱韻祥覺得在慢活小鎮觀賞火車快飛,饒富旅行趣味。但最適合的觀賞平台卻雜草叢生阻擋視野,加上沒排水設施,以致小黑蚊孳生。他和日籍研究生設計「火車快飛」角落,帶著八個關山工商建築科三年級學生,以清碎石、級配及排水處理,用乾式地景手法,解決小黑蚊猖獗問題,並排上回應鐵道歷史的枕木,可坐在百年茄苳樹下等火車飛馳而過,也可以玩跳枕木遊戲。
「靜山流雲」作品是木座椅的組合,由捷克籍研究生設計、布農族木作師傅帶著關山工商學生DIY打造。邱韻祥說,設計概念融入關山的山、雲、田園形成的人文自然地景,搭配布農文化中象徵「朋友」的百步蛇造型,訴說先民從西岸遷徙到關山的歷史,藉此邁出街區文創聚落公共空間的第一步。
台灣的老屋和歷史建築,是邱韻祥最愛帶學生去的「教室」,莫拉克風災後,他帶著研究生透過實地訪談,重新建構原小林村社區的空間網絡。現在,他更以典範科大及國科會計畫經費,要以三年時間為關山小鎮老屋活化及社區營造貢獻一份心力。
邱韻祥定期帶著研究生到關山,為每一棟老房子丈量、記錄不同時期的建築工法,「老房子會說歷史故事」,從不同的建築工法可以看到日本、漢人、及平埔族的遷移路
線,這些珍貴資產他希望能在地保留,將來願捐給當地「最高學府」關山工商保存。
關山工商建築科主任楊誠理說,學校運用高職優質化計畫和台科大典範科大計畫合作,深化地方特色,學生有機會跟著來自台北的教授學習,收穫滿滿。
23F9269481375BD1